直播带货遇冷,AI带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直播带货的“高光”与“隐忧”
还记得去年双十一的时候,各大直播间里人声鼎沸,主播们卖力吆喝,消费者疯狂下单。但今年呢?似乎热度降了不少。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从巅峰时期的50%以上降至仅8%左右。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不难理解,直播带货虽然曾经火爆一时,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高昂的成本、同质化严重、用户新鲜感下降,以及部分主播翻车事件频发……这些问题让商家和消费者都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没有一种更高效、更低廉的方式可以替代或者补充直播带货呢?我觉得,答案可能就在AI带货上。
AI带货:技术驱动的新玩法
提到AI带货,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它其实已经悄然兴起。AI带货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生成虚拟主播或数字人来代替真人进行商品推荐。这些虚拟主播不仅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还能根据用户的喜好精准推送产品,甚至模仿真人语气与用户互动。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有一些领先企业涉足了。比如阿里旗下的通义万相推出了自己的数字人直播工具;腾讯也开发了一款名为“小样本定制”的AI模型,可以根据少量视频素材快速生成专属虚拟形象。还有一些初创公司专注于细分领域,例如专门为美妆品牌提供AI试妆功能的服务商。
不过,尽管技术很先进,但我还是有些犹豫:AI带货真的能完全取代真人直播吗?或者说,它更适合哪些场景?
用户需求:AI带货的机会在哪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用户的真实需求。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购物不仅仅是买商品,更是一种情感体验。而AI带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满足某些特定场景下的需求。
举个例子,如果你半夜突然想买点零食解馋,但又懒得打开手机刷直播,这时候一个全天候在线的AI主播就显得特别方便。再比如,对于一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商品(如电子产品、服装),AI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直接为用户提供最优选择,省去了大量时间成本。
AI带货也有局限性。在涉及复杂决策的商品(如奢侈品、房产)时,用户可能更倾向于跟真人沟通,因为AI缺乏温度和共情能力。我觉得AI带货并不是要完全取代直播带货,而是作为其补充形式存在。
市场潜力:未来有多大?
根据IDC预测,到2026年,全球AI驱动的创作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其中虚拟人和AI直播将占据重要份额。而在国内,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升温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AI带货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谁会为AI带货买单?目前来看,主要还是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尝试数字化营销的小型企业。毕竟,聘请一位顶级主播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使用AI只需要几千块就能搞定。
不过,这也引发了另一个争议: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AI带货,会不会导致直播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AI带货的未来还远未确定
AI带货确实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它的普及还需要克服很多障碍,比如技术成本、用户体验优化以及社会接受度等。也许有一天,当我们走进一家网店时,迎接我们的不再是真人主播,而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数字人。
最后问一句:你会愿意接受由AI为你推荐商品吗?或者,你认为AI带货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欢迎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