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稿AI来了,记者们要失业了吗?
前几天参加了一场行业峰会,主办方居然用AI生成了整篇会议新闻稿!说实话,当时我的脑子嗡了一下:这年头,连记者的饭碗都不保了吗?
先说说这场会吧。主题是“科技与未来”,一堆大佬上台分享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世界。最后压轴环节,主办方宣布他们用AI写了一篇关于这次会议的新闻稿。现场屏幕直接投影出来,流畅得不像话——逻辑清晰、数据准确,甚至还能抓取到一些关键发言人的亮点。我坐在下面,心里暗暗感叹:这玩意儿真的太猛了吧!
但冷静下来一想,问题也跟着冒出来了。如果AI能代替人类完成这种基础性工作,那我们这些搞文字创作的人是不是要凉了?或者说,AI写的新闻稿真的完美无缺吗?
其实吧,我觉得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从效率上看,AI确实碾压人类。比如这篇会议新闻稿,它能在几秒钟内整合所有信息,提炼核心观点,还不会因为疲惫而犯错。相比之下,人类记者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写出一篇类似质量的。
不过,AI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情感和深度。试想一下,当你读一篇新闻时,除了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你还希望了解背后的含义或者作者对事件的态度。而这恰恰是AI最薄弱的地方。它可以模拟语气,但无法真正体会复杂的情绪。换句话说,AI可以告诉你“谁做了什么”,却很难回答“为什么这样做”或者“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再举个例子,假设某个企业家在会上讲了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类记者可能会抓住这一点,深入挖掘,把它变成中的亮点。但AI呢?它可能只会机械地记录下这段话,完全忽略了其中的价值。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既然AI这么厉害,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个思路看待它?也许它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来帮我们的。我们可以让AI负责那些枯燥乏味的基础工作,而把精力集中在更有创意、更有人情味的上。这样一来,人机合作岂不是更好?
当然啦,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毕竟AI发展得太快,很多东西都还在变化中。也许明天就会有新的技术出现,彻底颠覆我们的认知。所以啊,与其担心被取代,不如试着去理解它、适应它,甚至利用它。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看到一篇由AI写的新闻稿,你会觉得满意吗?还是说,你更愿意读一个人类记者带着真实情感写出来的?欢迎留言告诉我你的想法!
(PS:这篇其实也是半自动化完成的……别问我哪部分是AI写的,我自己都分不清了哈哈!)